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党群工作
  • 企业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廉政专栏 > 【廉洁文化讲堂】畏则德成
【廉洁文化讲堂】畏则德成
发布日期:2022-07-25        阅读:


明太祖朱元璋“自朝达暮,恒兢惕以自持”。某日早朝,他忽然发问:“天下何人最快活?”群臣纷纷开动脑筋,或曰金榜题名者,或曰功成名就者,或曰富甲天下者,或曰子孙满堂者,不一而足,却皆未获赞许,唯独大臣万钢说到“畏法度者快活”时,朱元璋龙颜大悦,甚为赞同,并告诫百官:“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

“妄”,历来为先贤所诫,遑论治国、平天下,即便对于修身、齐家,亦乃大患。妄念一起,犹如万马脱缰,后果往往不堪设想。诸多不切实际、执迷不悟的妄想,信口开河、不负责任的妄言,毫无根据、轻下结论的妄断,伤天害理、丧心病狂的妄为即会纷至沓来。一个“妄”字,实乃害人害己、祸国殃民的罪恶推手,政通人和,长治久安,岂可得也?

而治妄戒妄的灵丹妙药就是有所畏。畏则不敢肆意妄为,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因此才能成就君子之德。

宋代诗人陆游畏“友”。友人有操守、有原则、有境界,令其又敬又畏,而且畏了一辈子,“岂不怀荣畏友朋,一生凛凛蹈春冰”。春天的冰既薄且脆,行于其上,极其危险,就好像踩在老虎尾巴上一样,怎能不令人提心吊胆、战战兢兢?陆游甚至在每日生活起居中都不敢忘了这位“厉害”朋友的存在,“起居饮食每自省,常若严师畏友在我傍”。

元代名臣吕思诚畏“书”。“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古往今来,先哲们充满智慧和人文情怀的不朽论著,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已经成为一代又一代读书人崇尚与敬畏的价值观和道德律,不管多么贫穷困顿,也无论处境多么艰难险恶,他们都不敢轻易逾越先哲所划定的红线。孔子将其谓为“君子之畏”。

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李悝畏“法”。传说,作为魏国大法官的他曾审理一桩凶杀案,最后结案时将杀人凶手按律判处了死刑。不想3年后,此案的真凶浮出水面,不仅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而且供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显而易见,一个无辜的人被李悝冤杀了,而按照他自己所定的《法经》,这是死罪。最终,毕生崇法畏法的李悝以死谢罪。

东汉名臣杨震畏“天”。杨震赶赴东莱郡任职之时,途经昌邑县。昌邑县令王密曾受过杨震的举荐,为报知遇之恩,遂亲赴郊外迎接恩师。两人畅聊至深夜,哪知临别之时,王密突然欲献上黄金十斤,并表示:“夜幕无知者。”杨震坚辞不受,并说道:“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天知地鉴,神目如电,岂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明代名臣于谦畏“议”。每次进京奏事,于谦从不像别人那样带着金银财宝或土特产品到处送礼,并特意写诗明志:“绢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闾阎,指里巷,此处代指老百姓。于谦不怕皇帝权臣不喜,反而怕普通百姓不满,在其心中孰轻孰重,自见分晓。后来于谦被杀,抄家的官员发现他家徒四壁,更没有多余的钱财。“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不怕粉身碎骨,却怕被百姓戳脊梁骨。

现实生活中,更多的人则是畏“威”。刘璋治蜀时,一味宽厚,结果导致境内法纪废弛,正气不彰。诸葛亮对此反其道而行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百姓对法律的高压线逐渐产生敬畏,蜀国从此走向大治,国力日强,为六出祁山伐魏奠定了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

有恃无恐者往往无畏。东汉末年的吕布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他常言:“吾有画戟、赤兔马,天下人谁敢近我!”殊不知,正因其狂妄自大、不知敬畏,信奉武力可以解决一切,因此最后才失去人心,落了个身首异处的可悲结局。

无知者更是不知有畏。汉朝时,朝廷派使者来到西南一隅的夜郎。这本是个和汉朝一个县差不多大的蕞尔小国,可夜郎国王从未出过国门,便傲慢地问汉使:“大汉和我的国家相比,哪个大?”其茫然无知和妄自尊大终沦为后世笑柄。

自高自大、满不在乎,看似与无畏相像,其实却毫不沾边,甚至是真正的懦弱。真正的无畏是文天祥,是杨继盛,是谭嗣同,是方志敏,是江竹筠……他们胸怀信念、不畏牺牲,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其实,从本质上说他们也不是毫无所畏。只不过,他们更加畏惧内心深处重于泰山、最为自己珍重的东西受到损害,所以自己的这个“小我”也就勇往直前、无所畏惧了!

图文来源:《党课》(上半月)2022年7期


版权所有: © 天津市地质工程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0725号-1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红旗南路261号    电话:(022)23688434    传真:(022)23688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