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优良文风是作者品格的写照,也是其学养的体现。1842年,《莱茵报》成为宣传革命民主主义观点的重要阵地。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思想理论宣传要有扎实的理论根基和持久的宣传毅力,善于运用生动语言和鲜活事实增强宣传感染力。针对《莱茵报》附刊发表的《就集权问题论德国和法国》一文,马克思批评该文...
党的历史上,周恩来总理“三付饭费”的故事,传为美谈。1973年,周恩来总理陪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杭州,为感谢工作人员,周总理在离开前请他们吃了顿便饭。饭后,省里的同志要付钱报销,周总理坚决不同意,要求秘书去结账。结好账后,周总理看到拿回的是“十元一角”发票,便说道:“那么便宜,那不行。”交代秘书要按市价付足...
一个人安身立命最珍贵的是什么?靠什么支撑脊梁、正道直行?明末爱国诗人张煌言在其所作《被执过故里》诗中说:“所贵一寸丹,可逾金石坚”,意思是说:为人最珍贵的是要有一身正气,保持赤诚之心,这种精神上的力量可以超越金石的硬度。“一寸丹”是坚贞气节,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境和压力,始终不屈服、不退缩,信念坚定、...
“士能寡欲,安于清澹,不为富贵所淫,则其视外物也轻,自然进退不失其正。”出自宋代何坦所著的《西畴老人常言》,其意思是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受诸多杂念的影响,倘若放纵私欲,做事就会失度,人生就会偏航。唯有节制私欲,方能轻装上阵、行稳致远。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做人应该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做违背良心的...
“正以处心,廉以律己”,出自明代薛瑄所著《从政录》。意思是,以公正涵养心性,以廉洁约束自我。为官治政者唯有正心明德、克己守廉,自觉抵制歪风邪气、节制私欲杂念,方能成就高洁品格与远大志向。心正则行端。古语有云:“心逐物为邪,物从心为正”,正以处心,就是要清心自守、正直正派,在面对考验时,能明是非、辨善恶、分...
选人用人必须把好政治关,把是否忠诚于党和人民,是否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是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是否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否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作为衡量干部的第一标准。司马光说“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
《淮南子·修务训》中有句话:“私志不得入公道,嗜欲不得枉正术。”意思是说,个人的意志和愿望不能掺杂到公事中,个人的爱好和欲望不能干扰正确的判断,在处理事务或面对决策时,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公私分明,不因个人情感和意志而受到影响。公私分明是一种重要的品德和行为准则。私志是指个人内心的私欲与偏好,...
“责己不妨于厚,责人不妨于薄”语出明代吕坤所著的《呻吟语》,其意思是责备自己时不妨严格一些,责备他人时不妨宽容一些。此言虽简,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为人处世唯有勤于反观自身,检点自己之不足,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才能有过必改,日臻至善。正人先正己,正己严是责己厚责人薄的前提。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
孔子说:“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意思是一见到善要觉得赶不上似地急切追求,见到不善就要像用手试沸水一样赶快躲开。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群众说,只有警钟长鸣,才能警笛不响。这些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坚持纪严于法、执纪执法贯通,深化运用“四种形态”》(《习近平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论述...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写道:“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其意为荔枝离开树枝,一天后颜色变,二日后褪果香,三日后啖无味,四五日后,色香味就全部丧失了。古人“荔枝之变”的告诫,今日仍然给我们以启示:天下之难持者莫如本心,固守初心、防微杜渐,方能不被物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