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者,性情也。“趣”者,志趣也。生活情趣通常指个人的志趣和爱好,反映的既是个人内心道德操守和精神境界,也体现着个人的志向和追求。对党员干部而言,生活情趣并非小事,这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品行和形象,更关系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对大众生活情趣的培养也具有示范效应。健康的生活情趣,是我们在...
“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是一项经常性工作,要引导党员、干部把他律转化为自律,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再次对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我们党历来强调培养“自觉的纪律”,一贯重视发挥纪律的教育功能。去年全党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是党的历史上首次开展的...
对待礼物的态度,体现一个人的品格操守。明代王恕为官刚正不阿,廉洁奉公,敢于直谏,爱护百姓。《明史》记载:“弘治二十年间,众正盈朝,职业修理,号为极盛者,恕力也。”称赞他:“恕扬历中外四十余年,刚正清严,始终一致。”王恕曾写有一自题联,“仕于朝者,以馈遗及门为耻;仕于外者,以苞苴入都为羞”。他将此联贴在官署大...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员干部学习问题,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读书学习”“做学习和实践的表率”,并悉心教授“既要求知善读,又要贵耳重目”的科学方法,为广大党员干部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本领提供指引。仕者必为学。今日世界一日千里,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
党员、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筑牢思想防线,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始慎终,弄清楚富贵难尽头、物欲无止境、党内有规矩、人际有底线的道理,做到心有所守、身有所循、行有所止,做人不逾矩、办事不妄为、用权不违规,不越纪律底线,不踩规矩红线,“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始终做政治信念坚定、遵规守纪的明...
“当远虑后来之患,虽小事不可启其端”,出自明代薛瑄所作的《从政录》,其意思是应从长远考虑日后可能出现的祸患,即使是很小的事情也不能开不好的先例。这告诫我们要善于从小问题上看到“累积效应”带来的大后果,治疾患于“未”、断诱惑于“小”、拒贪腐于“始”。重小处、重细行、重微末,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修身养性、为人处...
“不厚费者不多营,不妄用者不过取”,语出清代魏裔介的《琼琚佩语》,其意为不奢侈浪费的人,不会对金钱做过分的营求;不挥金如土的人,不会贪求不属于自己的财物。不厚费、不妄用的背后是戒奢崇俭,耐得住清贫、抵得住诱惑的定力和境界。这番见解,至今给人启迪、发人深省。俭何以廉?北宋司马光在其家书《训俭示康》中给...
1969年1月,不满16岁的习近平来到地处黄土高原的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种地、拉煤、打坝、挑粪……回忆那段岁月,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对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这对广大党员干部、广大青年很有启发。拥有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敢于在艰苦奋斗中苦练本领、砥砺思想,方能立下新功、勇立潮头...
八项规定,改变中国。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即“中央八项规定”,至今已12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坚持不懈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以钉钉子精神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政治监督是督促全党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举措,必须做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要求,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强化政治监督,保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为重要政治机关和专责监督机关,深入理解和把握政治监督的内涵,是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