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的傅昭在《处世悬镜·止之》中说:“改过宜勇,迁善宜速;迷途知返,得道未远。”意思是说,改正自己的过错要勇敢,纠偏向善应尽快;在错误之路上能够及早醒悟回到正途,那么离通晓真理也就不远了。时下重温这一古训,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自我、及时知错改过、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依然具有很好的借鉴和警示作用。养...
“卑而不失义,瘁而不失廉”,出自《晏子春秋》,意为谦恭而不失礼仪,劳累而不失廉洁。它对我们的启示是,人生在世,要时刻注重个人修养,对待工作尽心竭力的同时,也要保持自身的清正廉洁。汉代贾谊在《治安策》中有云:“公耳忘私,利不苟就”。意思是,为官要为了公众利益而忘掉私利,遇到好处不随便追求。从“先天下之忧而...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句名言出自《荀子·修身》,意指即使是再近的路,不走也不能到达;即使再小的事,不做也不会成功,其所强调的是任何事情若要达成目的,就必须付诸行动,实干笃行。勇于任事、勤勉干事,不仅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所系,更是价值所在。担当大小,体现胸怀与格局,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
内心有坚守,行为不逾矩。为政者不受外物干扰和诱惑,是一种高贵的品质。白居易在《伤唐衢二首》中写道:“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常排伤心事,不为长叹息。”他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为政者心中存大道、能自持、有政德,就不会为外物所役使,就能保持气节,清正廉洁。纵观历史,有循吏廉官,也有墨吏贪官,二者的一个...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阐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强调“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守的重大原则”,为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
各级领导干部要向谷文昌同志学习,树牢正确政绩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把丰碑立在人民群众心中。学习谷文昌同志,不仅要高山仰止,还要见贤思齐,像他那样做人、为政。——10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见贤思齐”出自《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是说,见...
近段时间以来,公开发布的党纪政务处分通报中,多名被处分干部被指出家风存在问题。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小事私事,而是其作风的重要表现,不仅事关个人修养和家庭幸福,更事关党风政风、社风民风。要把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作为新征程上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内容,持续涵养新时代良好家风。习近...
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对专项整治违规吃喝问题作出重要部署,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自觉扛起这一重大政治任务,把严查问题、完善制度、强化教育贯通起来,深入推进违规吃喝专项整治,以重点问题突破带动纠治“四风”工作整体推进。中央纪委国家监委9月底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截至8月,全国共查处违规吃喝问题1450...
宋代文天祥在《正气歌》中写道:“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意思是在危难的关头,一个人的气节才能显露出来,他们的光辉形象会见于史册,传之后世。这句诗,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对气节的重视,也表达了对气节的赞美和追求。气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气节蕴含着立身之本、生命之魄、为政之道。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无产阶级政党以及指导无产阶级政党开展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始终强调纪律的重要性。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明确指出:“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具有严格的纪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存在并赢得胜利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1848年1月,在《宪章运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