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地勘

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洁地勘 > 廉洁文化建设

“悬瓜太守”誉千秋

发布日期:2024-09-11 阅读量:

苏琼,生卒年月不详,字珍之,长乐郡武强(今河北武强)人,南北朝时期官员。苏琼在北朝历任长流参军、刑狱参军、南清河郡太守、司直、廷尉正、三公郎中、大理寺卿、徐州行台左丞、代理徐州刺史、博陵郡太守等职,他为官一生,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忧国恤民,甚有政声,尤以“悬瓜太守”享誉千秋。据《北史·苏琼列传》记载,亲朋好友请托苏琼帮忙办私事的信件,他连信封都不拆,便吩咐属吏尽快毁掉。

  其时,不法僧侣勾结贪官污吏欺压百姓,虐民谋利,成为社会一大祸害,百姓不堪其苦。和尚道研是济州的沙门统(统监僧尼事务的僧官),靠坑害百姓坐拥巨额财产,富甲一方。他在当地放了许多债,买通官府,常请郡县官吏帮他催债收利,官吏们也非常乐意做这种权钱交易的营生,与道研狼狈为奸,合伙儿盘剥百姓。苏琼就任南清河郡太守后,道研仍想故伎重演,频繁上门“拜访”苏琼。苏琼早就洞悉道研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每来求见,苏琼都同他大谈佛法,态度十分恭敬地向道研询问佛教经义,道研虽为催债事宜来了数次,但无从开口谈起此事。于是,道研每每乘兴而来,败兴而去,始终不能达到目的。道研的弟子感到奇怪,问他个中缘由,道研说:“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每次见到苏府君,他就直接把我捧到青云之中,哪有机会谈论地上的俗事?久而久之,道研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打算,与弟子返回后便焚烧了债券。

  乐陵太守赵颍,为南清河郡人,80多岁休致回到老家。赵颍久闻苏琼在南清河郡的官德政声,非常仰慕,他知道苏琼为官清廉自守,不会收礼,便从园圃中摘了两只瓜,亲自送去,借以表达自己的心意。苏琼自然不肯收,经三番五次推让后,赵颍依然态度坚决,不肯罢休,竭力请求苏琼收下。面对这位德高望重老人的固执与坚请,苏琼第一次感到词穷和无奈,不得不违心地将两只瓜收下。赵颍如释重负,道谢告辞。送走赵颍,苏琼却犯了难:难道真要为这两只瓜而放弃做人为官的底线吗?他忽然灵机一动,吩咐左右将瓜悬挂在郡府议事堂的屋梁上。

  家人不解,劝苏琼说,“这是何必,以后不再这般便是。”苏琼正色回答,“安有初乐为而复禁者?”世上哪有第一次乐意做而后再禁止的事情呢?

  苏琼素以为政清廉闻名遐迩,“收瓜事件”随之引起轩然大波。“苏琼接受了赵颍馈赠的两只瓜”这一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在南清河郡传播开来,人们也纷纷采摘些新鲜瓜果,急匆匆地送来。来到郡府一打听,才知道赵颍送的瓜依然悬挂在议事堂的屋梁上,便愧然离去。从此,苏琼“悬瓜太守”的雅号不胫而走。

  隋朝初年,苏琼去世。《北史·苏琼列传》评价他:“在郡六年,人庶怀之,遂无一人经州。前后四表,列为尤最。遭忧解职,故人赠遗,一无所受。”

  “汉有羊续悬鱼,又闻苏琼悬瓜。吏民携礼倚门窥,一瞥悬瓜撒丫。决讼断狱如神,恤民踔厉风发。惠政清风绍召杜,造福黎庶万家。”苏琼出生在社会风气腐化堕落、官场文化没落腐朽的南北朝时期,但他在为官期间能出淤泥而不染,兀然鹤立于乱世之上。他的清廉自守节操、他的忧国忧民情怀为他赢得了“悬瓜太守”“断决无疑苏珍之”等身后美名,并最终以一代清风扑面的治世能臣而永载史册。(转自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