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庆,男,1990年1月生,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高级工程师,入选地矿局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梯队,领衔生态环境治理技术创新团队,获得2022年天津市规划资源十佳好青年荣誉称号。
长期从事水工环地质、岩土工程一体化、地灾防治、生态修复和环境工程相关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主持完成各类水工环地质、岩土工程、地灾与生态修复工程数百项。主持或参与局科研项目3项,队科研项目3项,公益地质项目1项。参与了多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的策划和实施。先后承担了芜湖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编制、援藏项目昌都丁青县滑坡治理工程、西青区分层标组建设项目、鄂尔多斯黄河西岸生态环境治理等重大项目,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
获天津市海河杯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地矿局优秀项目经理二等奖3项。参与出版专著1部,发表科技论文8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1项。
主要承担项目
1.主持完成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降碳能力研究。该项目是地矿局2022年科技创新项目,旨在分析和对比传统植被在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的固碳能力与新能源产业的降碳能力。研究聚焦于新能源产业与传统废弃矿山修复相结合的新模式,探究不同矿山修复技术方法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最大贡献值。该项目不仅推动了技术创新与应用,促进了跨学科研究与合作,还显著提升了碳汇储量和生态系统的碳吸收能力。2023年,该项目通过天津市权威专家组评审,获评优秀级。此外,依托项目发表论文1篇,实用新型专利1项。
2.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丁青县协雄乡朗通村5组安置点后山2处滑坡治理项目。该项目为援藏地质灾害应急处置项目,克服高寒缺氧、物资匮乏等艰难险阻,在前后约3个月的工作中完成了该项目的治理工作,保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应急抢险工作,给藏族人民一个满意的答卷。
3.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团泊墅南地块39-48#楼及地下车库(二期居四)基坑支护设计。该项目基坑面积大,深度大,基坑形状和周边环境复杂多变,周边地库及楼座同期施工。设计圆环直径达到了近150m,受力复杂,为同期国内之最。创造性的采用一期承台作为后支墩,解决同时施工土压力不平衡的问题,同时解决了拆撑的问题。该项目获得2020年度海河杯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同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
4.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洱源县三营镇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该项目为“十四五”期间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修复治理总面积76hm2,最大高差达490m,是国内相对高差最大的露天矿山,条件极其复杂,修复治理难度极大,前期二次治理效果相对较差。结合现场情况,在充分利用原有治理工程的前提下,提出了分级造台清坡回填、多种复绿措施并举、截排水及土地复垦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理。该项目是大理山水项目第一个拿到批复的项目,为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作为主要负责人,完成芜湖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该项目为芜湖市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为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历时近2年,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调查、模型分析等,对芜湖市地质灾害现状、发展趋势、分布范围进行分析和总结,为芜湖市十四五期间地灾防治和工程建设提供指导性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