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人力资源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力资源 > 学科领军
樊勇军--岩土工程学科带头人

地质事业沃土上的一棵树
                          
                                              ——天津市地矿局岩土工程学科带头人樊勇军

 
        对于一棵树来说,根深蒂固才能枝繁叶茂、屹立不倒,同样,一座建筑也需要深入地下几十米的“根”才能站得稳牢、挺拔,天津市地矿局第二周期岩土工程学科带头人、地勘院(基础公司)二分公司主任工程师樊勇军所从事的岩土工程施工工作,就是创造建筑物的“根”。而他本人,也像一棵树一样,带着满腔热情扎根于地质事业,凭借自己的聪明好学,汲取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在一次次磨练和考验中成长,在工程项目、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结出了累累硕果。
       一、勤勉有加,城市建设著华章。
       近三年来,樊勇军作为局岩土工程学科带头人和项目经理,参与并主持了许多工程项目的建设,包括:汉沽区峰尚花园桩基施工工程;碧春园一期、二期及地下车库桩基施工工程;天津市电力公司东丽供电分公司生产营业综合楼桩基施工及基坑支护工程;太阳城6号地二、三期桩基施工工程;海泰创意科技园桩基工程;王顶堤环外南地块桩基施工及基坑支护工程等。
       谈起这些项目的方方面面,樊勇军娓娓道来,如数家珍:碧春园项目采用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施工技术,桩径较小,但是桩孔深达53米,这样的设计要求为施工带来了一系列难题:成孔困难,容易发生塌孔、埋钻事故,大大增加放入钢筋笼的难度和混凝土注入的难度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樊勇军带领项目组技术人员在现场研究、制定了许多措施来确保顺利施工,包括通过改进钻机部件、适度减缓钻机钻进的速度、提高对钻机的操作水平等措施来控制钻机的垂直度;将泥浆处理到位以保证混凝土的注入;钢筋笼一定要焊接到位;采用无法兰盘式导管避免在下放导管时缠挂钢筋笼……正是这一项项看似微不足道的改进和细节保障着施工的顺利进行。太阳城6号地桩基施工项目总工程量9000m3,甲方却要求在25天内完成,并且当时场地条件非常差。“疾风知劲草”,急难险重的任务往往能够让一支队伍爆发出强大的力量,樊勇军带领相关技术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准备,进入场地开始翻槽、回填,处理场地,随后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施工,展开“攻坚战”,机器轰响、泥浆翻涌、工地上一片热火朝天,最终他们提前5天完成了全部施工任务,并且顺利通过验收,受到了建设单位和协作单位的一致好评。这些工程项目中,最让樊勇军满意的,是东丽供电分公司生产营业综合楼桩基施工项目,项目甲方对施工质量要求非常严格,高于普通施工规范,针对该项目,樊勇军组织技术人员对现场的工人,尤其是钻机操作人员进行了专门培训,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严格监控,项目结束后,开槽深度达到7m,展现出来的桩体笔直端正,全部满足要求、合乎规范,得到甲方的高度肯定。 
       还有一个项目虽然完成时间较早,但是不能不提,就是天津市土地交易市场工程,樊勇军担任项目经理。该项目曾荣获天津市“海河杯”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一等奖和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而樊勇军本人也荣获2009年度“鲁班奖”工程项目经理荣誉。
       二、学以致用,技术钻研结硕果。
       樊勇军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加之本人勤奋好学、善于钻研,所以在专业技术理论研究方面取得很多成绩。他曾参与编写地勘院(基础公司)ISO9001体系文件,完善了《岩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规定》、《岩土工程施工竣工报告编制规定》、《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规程》、钻孔灌注桩、深层搅拌桩等施工工艺的技术规程,为地勘院(基础公司)岩土工程施工专业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做出了一定贡献。
       2010年,樊勇军带领二分公司技术人员仔细钻研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并取得突破,成功取得《钻孔灌注桩  桩底压浆阀》和《钻孔灌注桩孔底泥浆取样器及其计算、取样方法》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通过这两项专利培养了人才,增加了收益。其中《桩底压浆阀》获得地矿局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樊勇军作为二分公司主任工程师,承担了二分公司所有岩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竣工报告的审核任务,同时,还参加一些岩土工程勘察专业的技术工作。他还是天津市岩土工程施工和勘察专业的评标专家,参加过二十余项工程项目的评标。
       专业论文方面,他先后发表过《后压浆在津河大厦钻孔灌注桩项目的应用》、《非开挖导向钻进铺管施工技术及其技术经济分析》、《紧邻天然地基的深基坑支护桩施工》等论文,并准备发表《潜水钻机成孔垂直度控制技术》、《超深后压浆灌注桩施工控制技术》专业论文。
        三、技术传承,言传身教育人才。
       对于桩基施工这种工作,樊勇军有自己的认识,他说:“桩基施工干的是‘隐蔽工程’,是‘有眼干没眼的活’,这活儿干的时候还好说,干完之后谁也看不到,如果干砸了,也没办法处理,所以在施工中,再简单的事,都不能把它看简单了。”朴实的话语背后,是他的责任心,是与“百年基业、地勘铸就”相同的一种信念。因此,培养人才,不仅要培养他们的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责任心,一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对于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人才,樊勇军有这样的说法:“桩基施工技术人员的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因为需要他们掌握的东西太多了,一方面是技术及技术管理、资料的收集、整理、报验;另一方面,工地本身就是一个系统,一个全面的技术人员不仅要做好技术管理,还要做好各方面的沟通工作,包括施工人员与技术人员的沟通,我们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工程甲方、质检站、施工现场当地的环卫部门等等的沟通,这些都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尝试、学习、积累。还有,再简单的事都不能只派一个人去做,因为如果他出现了失误,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一定要派两个人各自去做,这样就能通过结果的对比来分析工作成果的正误。”这样的办法简单而有效,既让年轻技术人员有自己发挥能力的空间,又从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现失误。
       樊勇军作为岩土工程施工专业学科带头人,他带了三个“学生”,其中的两位是二分公司的技术员揭义坚和班永表,另一位是勘察五队的肖凤义。揭义坚和班永表专门从事钻孔灌注桩施工,肖凤义则主要从事预制管桩施工。这三位年轻人均毕业于2006年,在“传、帮、带”的过程中,樊勇军针对他们工作中采用施工工艺的不同,分别为他们提出规划性的建议,经过这几年的锻炼和培养,他们都已经成为在各自工作岗位上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到目前为止,揭义坚、班永表两位同志专业知识日趋完善,施工管理方面已达到一级建造师水平,都主持过超千万的大型桩基施工项目管理工作。肖凤义同志在三年中主持过项目多项,都能圆满完成施工任务。三位同志工作态度积极,专业知识日渐丰富,管理水平大有提升,将成为单位发展的主力人才。樊勇军自豪地说:“现在有些项目我做好前期工作,后面的就放手让他们去做,包括现场技术指导,与各方面的沟通协调,他们都能做得很好,让我也轻松多了……”
       樊勇军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这句话应该也说出了众多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们的心声:“一个人的技术,如果没有传承的话,再好也没有用,因为没有传承就没有发展,所以一定要把技术、管理方面好的东西都传承下去,这样才能让我们的集体越来越强。”





局岩土工程学科带头人樊勇军



培养人班永表




培养人掲义坚




培养人肖凤义


 

版权所有: © 天津市地质工程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0725号-1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红旗南路261号    电话:(022)23688434    传真:(022)23688434